粉圓起源于清朝慈禧年間,是臺灣當地傳統小吃之一。
相傳是清朝慈禧年間進貢的獻壽禮,當時的臺灣府用木薯粉為主要原料代替糯米做成類似元宵的“粉圓”甜羹,讓慈禧嘗后贊不絕口。從此在臺灣就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粉圓甜羹,后來陸續(xù)經過食品專家的改良,使它光滑如同珍珠般閃亮動人,因此又稱“珍珠粉圓”。
粉圓外觀晶瑩剔透,不但烹煮容易,運輸方便,保質時間長,而且口感滑潤,非常有彈性耐嚼,和任何一種甜品或飲料奶茶搭配都有它獨特的口感。
為了滿足各類人群的喜好,市面上已經有很多種粉圓做法了,常見的做法有甜點,如:麻薯芋圓、芋圓冰粉,還可以加入奶茶飲料里,像芋圓波波奶茶、珍珠奶茶等。粉圓可以說是食品界的百搭單品了。
目前,在我們國家能購買到的珍珠粉圓,貨源不同,品質自然也有不同。就以比較常見的珍珠粉圓為例,那么這“粉圓”到底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呢?
主要原料為:木薯粉。
是的,沒錯,Q彈順滑的珍珠粉圓就是淀粉做的。有用木薯粉的,也有用玉米粉等淀粉類的。簡單來說,就是我們平時吃的土豆、地瓜中都含有的淀粉。
奶茶中的“珍珠”就是平常食用的淀粉,可為什么很多消息說“珍珠”是用塑料制成的?這些傳言是真的嗎?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。
1、淀粉
淀粉是主料,比較常見的是木薯粉、太白粉(馬鈴薯淀粉)和玉米粉。在中式烹調中,經常將淀粉加冷水調勻后倒入煮好的菜肴中做勾芡,使食物外表看起來有光澤。所以,淀粉這個主要原料沒什么說的,無論是天然的還是工業(yè)的,只要生產企業(yè)沒問題,吃了肯定沒害處。
2、水
水這個成分就不用說了吧,基本上沒什么可擔心的。
3、食品添加劑
看到食品添加劑這幾個字先別慌,市面上的粉圓都是有添加劑的,只要符合國家安全標準,都是沒問題的。添加有防腐劑、增稠劑、甜味劑、乳化劑、著色劑等。
市面上的粉圓有各種各樣的顏色,都是添加了著色劑才有那樣的顏值,今天就來了解一下有什么天然著色劑可以添加于粉圓著色。
像天然色素姜黃、胭脂蟲紅、植物炭黑、甜菜紅、天然胡蘿卜素等,都符合國家標準可添加到粉圓著色的天然色素。
植物炭黑
植物炭黑是以植物樹干、殼為原料,經炭化而成的天然可食用黑色素,主要起著色作用。遮蓋和著色能力強,添加到食物中能夠顯著提升產品的視覺效果,改善產品的感官質量,且不會影響食品原本的口感和風味。
姜黃
姜黃干燥根莖打磨成粉,得到姜黃粉,然后用乙醇等有機溶劑抽提、過濾、濃縮精制得到的姜黃天然色素。姜黃是一種天然黃色素,具有著色力強、色澤鮮艷、熱穩(wěn)定性強、安全無毒等特性。
天然色素來源于植物、微生物及動物,其提煉過程安全、使用歷史悠久。
合格的珍珠粉圓是不會對人體造成什么危害。但是,這不能說明市面上所有“珍珠粉圓”都是好的,也可能有黑心商家生產劣質的珍珠粉圓流到市面上。如果吃了劣質的珍珠粉圓,會對腸胃造成非常大的負擔。
想避免受到“珍珠粉圓”的傷害,最好購買正規(guī)廠家生產的合格產品,從而保證安全健康。
END
本文部分素材來自互聯網,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,謝謝!